成都:三个做优做强,市委书记施小琳的“市之大事”
今年4月底,施小琳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中心城区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品质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全面做优做强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实现由中心集聚向辐射带动转变。
城市新区要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围绕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郊区新城要发挥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优势,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推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经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拓展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空间。
7月12日,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现场会召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更加突出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加快突破成势见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会上,市发改委汇报了全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谋划总体情况,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双流区、崇州市先后汇报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策划推进情况。
听取发言后,施小琳指出,市委作出“三个做优做强”决策部署以来,市级有关部门深入谋划、细化落实,各区(市)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为,结合行业和区域发展实际推进实施,有效破题、开局良好。
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需要大力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打造一批带动性项目、支撑性平台和引领性片区,持续增强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整体提升极核主干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变“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破解大城市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需要大力推动“三个做优做强”,进一步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探索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路径,需要大力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打破条块分割局面,统筹构建区域协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施小琳强调,
要突出引领性项目支撑作用,对照《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细化梳理形成一批具有支撑功能和引领示范效应的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统筹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绿色低碳发展、“智慧蓉城”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突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乡村振兴、开放枢纽、文商旅体融合”等功能,持续提升城市位势能级。
施小琳指出,
“三个做优做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跨层级协同推动重点片区开发的工作机制,构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项目化清单式推动实施。
市领导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亲力亲为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
市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同配合,引导功能精准布局、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各区(市)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创新思路、找准切口、打破壁垒,加快打造一批功能完整、结构合理、辐射周边的示范性片区单元,确保目标任务、重大项目能落地、可实施。